复旦大学第四场课程思政午间研讨会举办 我校教师围绕课程思政中的价值导向问题进行探讨

发布时间:2018-12-01                                   浏览次数: 1564

20181130日中午,复旦学院本学期第四场课程思政午间研讨会在光华楼东主楼2901会议室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巍受邀围绕“关于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与‘普世价值’问题”做了主题引导发言。



肖巍教授指出,“普世”这一概念本来就有基督教“普世”性的要求,作为价值诉求的普世价值则来源于启蒙运动,主要特点是运用理性的方式重新理解世界,应该说在欧洲近代起过思想解放的作用,但后来特别是冷战终结以后由于某些复杂因素的介入,逐渐带有了向包括中国在内等非西方国家渗透的意识形态意味。但是,如果撇开“普世(遍)价值”的政治含义,也可以认为就是人类的共同价值。我国领导人提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也都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之所在,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和诉求。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转型的艰难进程中,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不小的变化;如何甄别和批判“普世价值”观,既不能望文生义,也不可听之任之,而要基于我们的立场和价值观,讲清楚其中的道理,这对于我们确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广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还是十分必要的。

肖巍教授指出,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作为教育都会涉及价值观问题。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分别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物化力量挑战、数字技术网络传播对主流思想的冲击挑战、全球化及其“逆袭”席卷的各种思潮挑战,以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发展转型带来的挑战。

现行高校价值观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的还是脱离学生思想实际需求,比较空泛,比较苍白。我们的价值观教育,不仅要提供有关专业知识性的内容,更要准确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蕴涵、中国置身于世界格局变化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以及新一代大学生如何有所作为的价值观导向。我们作为不同专业的教师,身上担负着价值引领的责任,包括怎样把课讲好讲活,并在此基础上润物细无声地注入正确的价值观,并以避免受到类似“普世价值”观的迷惑和干扰,在这些方面,其实都还有许多探索和思考可以进行。



主题发言环节后,各位教师围绕课程思政中的价值导向与普世价值问题做了进一步交流和探讨。市教委车车,宣传部副部长孙谦,学工部副部长郭娟,教务处副处长徐珂,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包存宽,经济学院石磊,马克思主义学院章伟国,生命科学学院乔守怡,新闻学院杨鹏,医学院陈勤奋,软件学院戴开宇,航空航天系谢锡麟,化学系王全瑞等老师出席研讨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