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2018东元Green Tech国际创意竞赛(TECO Green Tech International Contest)决赛在中国台北举行。我校两支参赛队伍均在决赛中斩获佳绩。参赛作品之一“Towards a cleaner future: An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system converting CO2 to renewable fuels”通过学校答辩、决赛预审后,在决赛中获得2018东元国际创意竞赛(国际赛)的“最佳创意奖”(Best Originality Award)。另一参赛作品“Fantastic Battery- Industrial Preparation of Ultra-high-performance Silicon Carbon Anode”荣获竞赛(国际赛)“东友科技奖”。
竞赛由来自日本、台湾的优秀学者与企业家担任评委,分为简报、作品展示、现场提问三个环节,全程英文。在决赛中我校团队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台湾中原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等高校的优秀团队同台竞技。
“Towards a cleaner future: An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system converting CO2 to renewable fuels”作品由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郑耿锋教授全程指导完成,团队成员包括化学系刘君朗、沈灏、王一菲、王启豪和先进材料实验室顾正翔等五位同学。
近年来,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已于2016年突破400 ppm警戒线,为80万年来最高值,与此同时,化石资源日益短缺。针对此,该团队希望将二氧化碳排放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同时缓解能源及环境危机,实现“一箭双雕”。
本次参赛作品通过巧妙设计,在现有二氧化碳还原体系之上,引入缓冲电对精确模拟绿色植物的ATP/ADP,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实现了15.6%的太阳能转化二氧化碳还原产物效率(远高于绿色植物1%的能量效率),为发展不受光照波动影响的人工光合作用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该团队还设计了一系列不同产物选择性的催化材料,可以高选择性地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乙烯、乙醇、甲酸等产物,拓宽了新型体系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该团队希望从该技术出发,不断努力,逐渐实现“零排放”城市的美好愿景。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成员基本为本科生。他们都在大一下学期加入郑耿锋老师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往返于本部江湾之间,每周在实验室平均工作时间达到50小时以上。截至目前,他们共获得了5项莙政、望道项目支持,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相信这次比赛只是起点,未来他们还将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继续前进,践行复旦人的荣光与责任。
另一参赛作品“Fantastic Battery- Industrial Preparation of Ultra-high-performance Silicon Carbon Anode”的创作团队由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高分子科学系、基础医学院4个院系的同学组成。其中博士生唐哲仁担任队长,队员为硕士生徐小雅、李君毅、张宇以及本科留学生吴栎颖。他们研发了一种高比容量、高首次库伦效率的硅碳负极材料,对于提高电池续航里程、增强电池性能、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东元科技创意竞赛”于2006年设立,由财团法人东元科技文教基金会、台湾中油(股)公司主办,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会协办。竞赛分为主竞赛与国际赛,旨在鼓励青年学子从事节能技术研究、发展提升能源效率技术,并呼唤社会大众重视并实践节能减排理念。本次竞赛主题为“绿色科技(Green Technology)”,经过组委会评选,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支著名高校队伍入选2018东元科技创意竞赛(国际赛)决赛。本次竞赛我校复旦学院(本科生院)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吴晓晖教授亲临比赛现场。
文| 刘君朗 唐哲仁
图| 各参赛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