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校逐步探索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实施“三十百加一”示范工程,开展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改革试点。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责任、教育方针和教育体系,其使命在于价值引领、人格教育和政治素质的养成与提升。2017年6月,我校获批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此后,我校将推进3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2门“中国系列”课程、13门综合素养课程、28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作为课程思政首批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力图整体建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有机相融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形成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以及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辐射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思政育人圈层效应。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促使各类课程有效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为了及时总结第一阶段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改革的开展情况,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建设经验,进一步切实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2018年5月,复旦学院对首批已开设的3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行验收工作。5月6日,复旦学院举行验收评审会,评审专家包括学校职能部门领导、院系党委书记和学科专家。评审会由复旦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徐珂副教授主持。
评审专家总体上肯定了首批已开设课程的建设成果。大部分课程的授课教师具有担当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自觉意识,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例如国务学院的“政治学原理”课程通过分析西方政治制度的理论与现实困境,引导学生摆脱西方思想的“学徒”状态,构建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团队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汲取营养;深入实践调研,不断反哺教学;紧密结合时事,激发学生思想。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管理”课程增强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与先进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审视市场机制和社会治理的关系。医口的“人文医学”课程体系弘扬崇高医德,培养学生为健康中国事业做贡献的职业理想,传递积极向上的人文观与价值观。
本次验收评审对学校首批3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行了分类认定。同时各位专家对课程思政改革的下一步方向和举措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任课教师要深化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学术思政、教学思政。课程思政育人就是要把科学的思维方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服务国家的理想和责任充分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教育所应有的题中之义,是对教育传统和教育理念的回归。
二是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掘各类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善于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体现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认识社会。课堂教学在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握四个“正确认识”,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进一步激活基层教学组织,全面落实“三集三提”。通过集中研讨提问题,强化教学中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通过集中培训提素质,补齐短板,精准培养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集中备课提质量,统一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载体和教学方式,着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在总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增补、修订教材和讲义中的相关内容。
复旦学院将在本次验收评审会后进一步密切联系各教学单位,共同提炼有特色的教学理念和设计,使课程思政体系的各圈层充分发挥其所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树立一批教师典型,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课程思政改革品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