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全面提升教学品质” 2017年度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8-01-18                                   浏览次数: 2899


复旦大学自2005年全面推行通识教育以来,经过多年共同努力,基本完成通识1.0阶段的主要任务:通识理念深入人心、明确通识目标、建立课程体系。自2014年起,复旦通识进入2.0阶段,核心课程亦开展新一轮建设。为全面提升教学品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于1月12日组织召开主题为“以学为中心,全面提升教学品质”的年度核心课程教学研讨会,来自全校相关院系的90多名任课教师、核心课程委员会成员、院系教学院长/系主任等参加了会议。


复旦学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徐雷介绍了复旦大学2020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他强调要深刻认识一流本科教育在我校“双一流”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切实围绕许宁生校长提出的“五个一流”建设复旦本科教育:瞄一流目标,培养掌握未来的复旦人;建一流品牌,“复旦本科”;造一流教师,扬“教书育人”之正气;给一流保障,支撑一流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供一流学生丰富获得感。此外,徐雷处长还详细报告了复旦大学“2+X”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内容、举措、步骤等,“2+X”旨在培养学生的通识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向晨作了题为“以学为中心,全面推进新一轮核心课程建设”的报告。复旦通识2.0阶段,核心课程建设的中心任务在于如何通过精细化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提升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促进通识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已经开展的相关举措包括:建立“7大模块-50个基本课程单元-150门课程”体系,实现通识目标具体落实;围绕“以学为中心”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制度、开展过程性学业评价、建立“培养未来师资”的助教培训体系、建立“院系-模块建设专家小组-核心课程委员会”三级课程建设与管理制度、建立闭环课程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组织系列讲座、运营微信平台、开设通识游学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出版《通识教育评论》及“复旦通识”系列丛书等,建立通识教育支撑体系,营造通识教育氛围、推广通识教育教学成果。此外,孙向晨主任还同时介绍了学校推进通识教育的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及院系更加主动、积极地投身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与建设中。


经济学院石磊教授分享了6年以来讲授“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课程的心得,通过反思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他强调教师在设计通识课程时应该更多的从学生的视角而非教师的专业视角出发,教学中应强调问题意识,明确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并重点关注学生最容易陷入思维困局的问题、思考不具备本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这门课上最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

物理学系金晓峰教授认为“教师应该是最勤奋的学习者”,教师需要对不同领域知识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的热情是不分专业的,对科学家来说,用他的智慧去阐释现象背后的秩序,就像一个艺术家阐释现象背后的秩序是类似的;传递信息不是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才是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教师应该将教书育人的机会看作是珍贵的礼物,而不是一项辛苦的工作。

高等教育研究所陆一老师报告了通识核心课程问卷调研情况,从问卷调研的历次结果看,现阶段核心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效果显著。建议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学习设计,展示学习门径与方法,提出明确的标准与要求,有效提升教学品质。




下午分组讨论中,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在核心课程教学中贯彻‘以学为中心’、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进行了热烈讨论。教师们普遍认为,学校在本科教学培养改革中,应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修读要求,为学生修读通识课程提供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和能力,“通识”的教学更需要“通识”的教师,促进教学相长;积极参与交流与研讨,从学生通识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的角度出发,改革现有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体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更好地发挥助教在核心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助教选拔机制,进一步提升助教工作能力。


本次核心课程教学研讨会的召开,有助于任课教师及院系全面了解核心课程新一轮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深入推进核心课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并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核心课程的“提质升级”营造良好的通识氛围,形成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