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理工类本科生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6-05-19                                   浏览次数: 1848


5月中旬,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自然科学小组和技术科学小组在光华楼东主楼2901会议室召开理工类本科生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物理学系周磊、物理学系马世红、数学科学学院金路、高分子科学系张红东、生命科学学院吴燕华、化学系孙兴文航空航天系吴正、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郑志坚、核科学与技术系陈建新等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做了主题发言,并同与会督导、青年教师以及相关院系的教学院长/系主任等进行了互动交流。


物理学系周磊老师以“电动力学”课程教学为例,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念,他认为“好老师=科学家+语言表演艺术家+推销员+心理学家”。具体体现在,面对不同需求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将前沿研究熔入教学;另一方面,要积极改革课堂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手段增进师生互动;最后,还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增加人文关怀,提高学生信心。

物理学系马世红老师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大学物理学”课程为例,介绍了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他指出,通过对学情信息的及时收集和掌握,能够激励学生时刻关注学业,帮助教师及时“对症下药”,使学生和教师实现双赢局面。

航空航天系吴正老师以“交通流体力学”课程为例,分享了他在技术科学类实验课程评价方式方面的经验。吴老师向学生提供全新的实验素材,要求学生独立开展探索性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并将学生采用的实验方法及得到的实验结论的创新性作为评价成绩的唯一依据,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核科学与技术系陈建新老师以“核电厂安全”课程为例,对讨论型课程的学业评价进行了探讨。课程以学生互评结合教师评价的形式为主,对学生的课程学业进行整体评价。陈建新老师分享体会:评价方式方法的改革,旨在让每个学生都闲不下来,让每个学生在课内外都“动”起来,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数学科学学院金路老师谈了自己多年以来讲授“高等数学”课程的心得体会。他指出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科研经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

高分子科学系张红东老师以“高分子物理”课程和教材建设为例,指出明确的教学思路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他以课程教材修订为契机,梳理原有章节内容,使得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过渡更加合理自然,课程教学思路更加明确,课程教学质量也因此得以显著提升。


生命科学学院吴燕华老师,以专业课程“遗传学”“基因工程实验”及通识选修课程“生命世界”的教学为例,认为教师要“主动关注学生的问题与需求,改革授课方式与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传递教师的思想与关怀”。

化学系孙兴文老师,在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关注并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他精心设计新的综合性实验,将前沿内容镕入其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化学实验课程的效益也因此得到极大改善。

定期召开本科教学专题研讨会,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是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的重要工作内容,这对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本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教务处培养办整理)